2、后排队员之间的换位方法 (1)为了发挥个人特长,后排队员各自换到自己熟 练的防守区进行专位防守。 (2)为了在比赛中便于运用行进间“插上”战术, 把二传队员换到1号位或6号位,以缩短插上时的距离。 (3)根据临场情况,把防守能力强的队员换到防守 任务较重的区域,把防守能力弱的队员换到防守任务较 轻的区域。
一、排球战术概念: 排球战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,根据排球规则和 排球运动的规律及临场竞赛情况的变化,有意识地运
(四)提倡“前高位”的防守战术 防守已成为掌握场上主动或得分的重要方面,防守战 术被各队加以充分的重视。目前,“前高位”防守成 为防守战术发展的新趋向。“前高位”防守战术是指 防守中加强网上、网前的高防,在前排网上争防第一 点,并和后排防守一起,加快拦防反击的速度。
三、排球战术的发展趋势 世界排球运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改革,在内容 、形式、规则等方面日益革新,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 传播手段的现代化而广泛普及和大众化。排球比赛的 战术形式和战术内容也随着人们的运动实践和体育科 学研究的深入而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排球战术的不 断发展是使排球运动充满活力、展示高水平的重要动 力。
织的特点及队员的具体情况,有针对性的、合理的安 排出场队员及位置分工,充分的调配力量,科学的组 合人员的筹划过程。其目的在于把全队的力量有效地 组织起来。扬长避短,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队员的
口头信号也可有真有假,有正有反。比赛中,运用语 言信号较多,但缺点是容易暴露战术意图。
阵容配备的基本形式有如下 三种: 1、“三三”配备:由三名 进攻队员和三名二传队员组成, 站位时,一名进攻队员间隔一名 二传队员。目前采用这种配备形 式的比较少,一般适用于初学者 和水平较低的球队。
(三)采用“多变型”的战术行动 在全面、快速的基础上,多变的战术行动是排球比 赛中最具有活力的表现形式。一、两种战术组合的比赛 特色,早已不适应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要求,而多种战 术方式的有效组合、创新及临场发挥,使排球运动充满 无限生机和无穷魅力。
的行动。 二、排球战术的分类:排球战术有两种:一种是 个人战术,另一种是集体战术。
个人战术是指运动员在进攻或防守中,主动灵活 地运用个人技术变化的行动。它又分发球、一传、二 传、扣球、拦网及防守等战术。 集体战术是指运动员为突破对方防守或抑制对方 进攻所采取的有组织、有目的的集体配合行动。它则 根据排球运动攻防结合、攻防转化的基本特点,按比 赛中不同来球的情况,分为接发球及其进攻,接扣球 及其进攻,接接拦回球及其进攻,接传、垫球及其进 攻四种相应的进攻战术。
成功的个人战术,可以补充集体战术的不足。个 人战术有发球、一传、二传、扣球、拦网及后排 防守等。
3、换位时,队员之间要注意配合行动,防止互相 干扰,做到互相弥补。 4、换位后,当该球成死球时,应立即返回原位, 各自做好下次接球或进攻的准备。
3、“五一”配备:由五 名进攻队员和一名二传队员 组成。队员位置的站立与 “四二”配备基本相同 ,只 是一名二传队员作为接应二 传主要承担进攻任务 。这样 可以加强拦网和进攻力量 。 接应二传也可弥补主要二传 队员有时来不及传球所出现 的被动局面。
根据当今排球运动的发展现状,排球战术的发展呈 现如下趋势: (一)“全面型”和“立体化”成为进攻战术的主体 排球战术经历了“高—快—高”和“点—线—面 —立体”的演变过程。目前,世界排球界均注重“全 面型”战术系统的构建和发展,在“全面型”的基础 上,突出了“立体化”进攻战术的运用。“立体化” 进攻,是指进攻战术既有前排各进攻点的多层次配合 ,又有后排进攻面的多方位变化,还有发球及调整
个人战术是指在集体战术配合的基础上,队 员根据个人的特点和战术的需要,巧妙地运用个
2、“四二”配备:由四名进攻队员(两名主攻队 员与两名副攻队员)和两名二传队员组成,他们分别 站在对角的位置上。这样每个 二传 轮次前后排都能保持有一 名二传队员,两个进攻队 主攻 副攻 员,便于组织和发挥本队 二传 的攻击力量。目前在水平 主攻 副攻 一般的球队中,采用这种 配备形式的较多。 “四二”配备形式
(二)贯彻“快速化”的战术思想 “快”是排球战术的核心。只有快速的进攻,快 速的调整,快速的配合,快速的防守,才能掌握比赛 场上的主动权,占尽进攻与防守的先机。“快速化”
3、前后排队员之间的换位方法: 后排的二传队员插上时,可从1号位、6号位、5号 位插上到2、3号位之间的位置,准备作二传,前排的2、 3、4号位队员则后退,准备接球或进攻。
(三)交换位置时应注意的事项: 1、换位前的站位,既要防止“位置错误”犯规, 又要考虑缩短换位距离。
其具体表现为:发球战术的多变,有力量大的跳发球, 也有吊网前的轻飘球;进攻战术的多变,有点高力大 的强攻突破,也有快速变化的跑动进攻;防守战术的 多变,有高大的移动拦网,也有稳健的后排防守。多 变的战术行动要求队员有良好的排球战术意识和整体 的协调配合,能够根据比赛的进展情况,作出正确的 判断和快速的反应,既能完成预定的战术构想,又能 随机应变,巧妙地运用各种战术手段。
同时“自由人”防守形式的出现,给防守战术提供了 更为灵活的运用条件,使前排、后排共同形成有效的 防守网络,获得积极的防守效果。 (五)战术运用趋向合理、简练和实效
排球运动新规则的导向下,排球比赛的竞争性日趋激 在全面型、立体化、快节奏、多变化的整体战术
后一体”的立体化排球战术系统日益充实和完善。 可以这样认为,在未来的排球比赛中,谁占有的 空间越多,谁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队伍的特长。因此 ,“立体化”进攻战术将在很攻的时间内成为进攻战 术的主体。
2、手势信号: 即通过事先确定的各种手势,表明各种进攻战术 变化的配合。手势信号一般有接发球进攻时采用,如 二传队员在前排或后排插上时,用手势提示其他队员。 其优点是隐蔽性强。 3、落点信号: 即根据接起球后的落点,作为发动某种战术的信 号。如一传到什么位置就组织什么战术。其优点是灵 活机动。
1、充分发挥每名队员的特长,以取得扬长避短的 效果。 2、便于进攻和防守战术的组织,发挥攻、防战术 的优势。 3、采用专位分工,加强攻、防的力量。
1、前排队员之间的换位方法 (1)为了便于组织进攻战术,把二传队员换到2号位或3号 位。 (2)为了加强进攻力量,把进攻力量强的队员换到便于扣 球的位置上,如右手扣球队员换到4号位,左手扣球队员换到2 号位,扣快球的队员换到3号位等。 (3)为了加强拦网,抑制对方的重点进攻,把身材高大或 弹跳力好及拦网能力强的队员换到3号位,或与对方主攻队员相 对应的位置上。
3.向邻默契原则:要注意把平时配合默契的队员 安排在向邻的位置上,以便更好地组成战术配合,发 挥各自的特长。 4.轮次针对原则:根据对方队员的位置,轮次安 排要有针对性。 5.优势领先原则:轮次的安排要注意发挥本队的 优势。如把攻击力量强的队员安排在最得力的位置上; 把发球攻击性最强的队员安排在最先发球的位置上, 争取好的开局。
4、“自由人”的运用: “自由人”的设置是国际排球联合会在1998年 正式实施的一项新规则,这是有利于防守战术的一 项新规定。在比赛中,“自由人”可以在规则允许 的范围内,无需裁判允许并不受换人次数的规定, 自由的进出比赛场地,参加比赛。合理的选配“自 由人”,灵活的运用“自由人”已成为一个队在比 赛中成功运用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4、仪态信号: 通过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所产生的暗示效应。如 教练员在临场指挥中可巧妙运用各种身体动作和面部 表情来弥补语言信号不够隐蔽的缺点。还可以影响、 调节运动员的比赛情绪。 5、综合信号: 即以手势信号为主,以落点信号及语言信号为辅, 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,可以使联系信号更加完善。